祭孔,这一追思先师孔子的纪念活动自两千多年前便诞生在华夏大地上。时至今日,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祭孔更是成为文化热潮,在全球范围蔓延开来。
作为孔子故里,山东曲阜的祭孔大典被人们奉为正统。其礼、乐、歌、舞一体,气势恢宏、典雅庄重。而不为人知的是,其中的“乐”却是来自距离孔子故里上千公里外的南方小城——浏阳。
浏阳,地处湘赣边界,湖南东部偏北,古为“吴楚咽喉”,其县城位于浏水之北,“山之南,水之北,谓之阳”,故称浏阳。一座城,一条河,一首歌,浏阳因水而得名,因乐而闻名!
这首让浏阳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《浏阳河》,展示着音乐超越语言的传播力。而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,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则早已让这个南方小城名冠全国。
浏阳古乐,又称祀孔古乐,是从我国古乐基础上,相袭沿革而来。相传伏羲氏创琴瑟,黄帝制音律,周初即有“金、石、竹、匏、土、木、丝、革”八音乐器,史称周朝礼乐。然春秋战国时,各诸侯不按礼乐行事,孔子欲正礼乐亦无济于事,礼崩乐坏。秦时焚书坑儒,除曲阜外各地古乐皆失传,久而久之,曲阜古乐亦残缺不齐了。
直至清乾隆、嘉庆年间,浏阳乐工邱之稑深钻典籍,校正周尺,并对照古代图解和部分遗存的古乐乐器,创制校音乐器二十四管凤萧,复原早已失传的“匏”乐器,补全“八音”,并著《律音汇考》一书,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古乐形式。
至此,浏阳文庙春秋祭孔大典均用古乐旧制,乐曲优雅古朴,舞生闻声起舞,场面蔚为壮观。据同治《浏阳县志·祀典》记载:“浏阳旧无古乐章,道光二年,知县杜金监聘邑人邱之稑为教习,至今称盛。”
时至今日,浏阳文庙依然保留着秋季祭孔这一传统,88岁的邱老便是这一传统坚定的守护者。再过几天便是今年秋季祭孔的日子,邱老想去当地的一处孔氏家庙看看。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-
品质保证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-
多种配音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-
公司化运作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-
双重备案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-
7*14全天候服务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推荐样音
更多收到您的极速试音需求

关注【客服微信】
听最新案例,新客礼包等你拿!
提交成功
试音顾问将在工作日半小时内联系您,请准备试音文稿或参考音频加速匹配
你也可以注册,可自助下单挑选主播,在线接单配音。(7 X 24小时主播接单)